來源:界面新聞
2025-07-23 10:14:07
25年來,濱州將“精準、聚焦、協同”的兵法智慧融入產業血脈,在高質量發展的疆場上,屢創年輕城市“以智勝大”的奇跡。
文 | 陳明一 姜迪
2000年,濱州撤地設市,開啟城市發展新篇章。如今,這座建市僅25載的年輕城市,人口不足400萬,市域面積9660平方千米,卻以超乎想象的活力,孕育出令世界矚目的產業碩果:在鋁業領域稱雄全球,于碳纖維技術上成功突圍“卡脖子”困境,在氫能賽道一馬當先——濱州,這座坐落于山東半島城市群的年輕力量,正以其獨特的發展路徑與斐然成就,在區域經濟的版圖上刻下鮮明的“濱州印記”。
作為兵圣孫武的故里,濱州深諳《孫子兵法》“致人而不致于人”的主動謀略與“兵者,詭道也”的辯證思維。25年來,這座城市將“精準、聚焦、協同”的兵法智慧融入產業血脈,在高質量發展的疆場上,屢創年輕城市“以智勝大”的奇跡。
一根鋁絲的“全球話語權”:以“擇人任勢”謀專精
《孫子兵法·勢篇》有云:“善戰者,求之于勢,不責于人,故能擇人而任勢。”濱州產業深得此精髓,奉行“寧做針尖,不做麥芒”的精準哲學,在細分領域聚力突破,不求體量龐大,但求深度耕耘,在有限的資源下實現產業的躍升與突破。
在魏橋輕量化基地,山東宏暢輕合金有限公司年產20萬噸特種輕合金材料項目正如火如荼地推進。該項目投資3.58億元,憑借自主研發的高強高韌鋁合金材料,一舉攻克汽車輕量化領域長期以來的“卡脖子”難題,填補了國內高性能鋁合金材料研發制備的空白。
其實際應用效果令人矚目,一輛全鋁小型物流車,車身總成重量銳減至156公斤,較傳統鋼車身減重約40%,為純電車型帶來3%~5%續航里程的提升,使傳統燃油車型每百公里節油0.6升,減排二氧化碳1350克。
同樣誕生于魏橋的“泡沫鋁”,密度僅為常規鋁的0.1-0.4倍,抗彎剛度卻達鋼的1.5倍,具備抗沖擊、抗腐蝕、隔音降噪、電磁屏蔽性高等諸多優勢,廣泛應用于飛機、艦船、轎車、地鐵、建材等制造領域。
據了解,基地以綠色發展為導向,精心構建起從鋁水到零部件研發、制造,再到整車組裝的完整產業鏈,成功實現“鋁水到車用部件,再從部件回收到鋁水”的雙產業綠色生態閉環,極大提升了資源利用效率。
濱州在碳纖維領域同樣展現出“以小制大”的智慧,印證了“出奇制勝”的兵家思想,以“無窮如天地,不竭如江河”的創新力,在傳統產業中注入新質生產力。
一條年產量千噸級的生產線,產出的T800級碳纖維強度達鋼的10倍,堪稱航天飛行器骨架、防彈裝備的“黃金材料”。今年初,由中車四方股份公司與青島地鐵集團攜手研制的全球首列碳纖維地鐵列車“CETROVO1.0碳星快軌”,在青島地鐵1號線正式投入運營。該列車的成功研發與應用,是濱州企業技術突破的有力見證,更是入選2024年度山東省十大科技創新成果,標志著山東在高端裝備制造領域取得重大飛躍。
在濱州市高新區的愉悅生命科技館,一根白色管狀織物——全球首條采用精密織造技術的人造血管,吸引著眾人目光。它由微米級紗線編織而成,攻克仿生涂層等核心技術,目前已進入人體臨床試驗階段,上市以后將打破我國高端人造血管長期依賴進口的困局。
愉悅集團作為紡織業龍頭企業,依托高精紡織技術跨界轉型醫養健康領域。2020年,濱州醫學院專家提出“織血管”構想后,企業迅速聯合青島大學、北京安貞醫院等多家院所,歷經三年艱苦攻關,成功突破多學科交叉技術壁壘,實現從紡織材料到生命科學的歷史性跨越,成為濱州產業轉型“以新促質”的典型樣本。
紡織這一傳統產業在濱州正經歷著一場深刻的煥新變革。
走進魏橋紡織創意展廳,一件看似普通的運動衣實則暗藏玄機,宛如織出來的傳感器,能夠實時精準監測穿著者的心跳、呼吸、體溫等數據,并通過手機屏幕直觀呈現,為人們的身體健康保駕護航。魏橋紡織依托豐富的技術積累和強大的品牌效應,持續鞏固傳統市場份額,積極開拓新市場,始終將綠色環保理念貫穿于全產業鏈。企業每年自主設計開發各類新產品超4000個,憑借完整的產業鏈和技術優勢,在家紡和服裝領域不斷書寫新的篇章。
25歲的濱州,正讓古老紡織煥發青春光彩。
一升氫氣的“能源版圖”:以“攻守兼備”筑生態
“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動于九天之上。”濱州在新能源領域的布局,正以“攻守兼備”的策略構建產業生態,追求“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最高境界——以完整生態形成不可替代的競爭優勢。
在濱州,氫氣這一最輕的氣體,正悄然串聯起氫能源發展的完整產業鏈條,憑借自身質量之輕,承載起城市發展的厚重期望。
目前,坐落于濱州的濱化集團研發的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2500Nm3/h制氫電解槽已順利通過性能測試。濱州坐擁“風光經濟”的天然優勢,新能源裝機規模、發電量均在山東省名列前茅,同時濱州市首座氫燃料電池汽車加氫站——濱化加氫站已正式投產運行,日加氫能力超500公斤,以濱城區為核心,輻射周邊100公里以上區域,可滿足20輛氫燃料電池汽車用氫需求,成功打造“濱化-沾化”原鹽運輸等場景應用示范試點。
濱華氫能源有限公司憑借“藍氫”資源優勢,提前布局氫能產業鏈,建成萬噸級汽車用燃料氫生產示范基地,氫氣充裝能力在全國領先,配套建設省內燃料氫全指標分析中心,凈化氫氣純度高達99.999%,年供汽車用氫能力3000萬標方以上,在全省市場占有率超30%。
氫能體現出濱州全力加速新能源開發進程的縮影。
當下,濱州積極推動魯北風光儲輸一體化基地建設,首批300萬千瓦風光發電項目年內將全部開工,同步加快500千伏高地輸變電工程、濱華新材料源網荷儲一體化項目建設步伐,金惠、新拓光伏發電等項目已建成投產。同時,支持具備條件的企業開展綠色電力直供、熔鹽儲能和光儲充放一體化項目試點,立志打造千萬千瓦級新能源基地。
全面推進“渤海氫城”建設,探索建設風光氫氨醇一體化項目,推動氫能向合成氨、合成甲醇等領域延伸。有序開展地熱能、生物質能規模化開發,加快首批7個省級地熱能試點工程建設,因地制宜發展生物質能。充分發揮渤中19-6終端優勢,實現年供氣量10億立方米,致力于打造清潔能源供應基地。2025年,全市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裝機規模將達1000萬千瓦以上,第六個千億級產業集群正加速崛起。
一座小城市的“產業生態”:以“并力料敵”聚合力
濱州的成功,不僅在于“小而精”的產業布局,更在于“小而韌”的產業生態。《孫子兵法·行軍篇》言:“兵非益多,惟無武進,足以并力、料敵、取人而已。”濱州的產業生態,正是“并力”聚勢、“取人”興城的生動實踐。
北海經濟開發區作為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規劃的四大臨港產業區之一,面積雖然僅僅為526平方公里,卻創造出發展的奇跡——經過14年艱苦創業,北海培育形成了高端鋁、綠色化工、經略海洋、新能源四大支柱產業,正在加速發展現代物流、現代金融、現代文旅及創意設計四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2024,年園區規上工業總產值突破700億元,項目建設成果豐碩,如總投資10億元的遠景葉片與智能風機裝備制造北方基地項目,由新能源裝備產業龍頭企業遠景集團投資建設,建成后將成為全國最大的葉片工廠;總投資10億元的上海電氣集團研砼總部基地及濱州旗艦工廠項目,是近年來北海經濟開發區落戶的第一個總部經濟項目,將產出世界最高鋼混塔筒。
這樣的產業奇跡不僅僅發生在北海,濱州不斷激活產業集群效應,在輕合金材料領域,以魏橋創業集團為核心,聚集上下游企業237家,2024年高端鋁產業集群營收4711億元。
不僅如此,世界公認的最先進電解鋁技術誕生于魏橋;超細氫氧化鋁阻燃微粉市場占有率全國第一;鋁合金型材市場占有率全國第一;鋁鎂硅合金棒市場占有率全球第一;鋁合金模板市場占有率全國第一;輕量化鋁合金車輪市場占有率全國第一;汽車用高端鋁活塞耐磨鑲圈市場占有率全國第一;內燃機鋁活塞用耐磨鑲圈及鹽芯市場占有率全國第一……這些閃耀的成績,是濱州鋁企實力的見證,更是中國制造業崛起的生動注腳。
其背后,則是濱州不斷從小處、細處加碼的城市生態。
比如,打造政策服務“數智化”平臺,提檔升級“濱州惠企通”平臺,優化政策“發布、解讀、匹配、推送、審核、兌現”6個環節核心模塊,依托省級數據基座,完善對政策和企業“雙畫像”的標簽體系,全面接入統一身份認證、電子證照等數字應用,推動實現政策事項“智能匹配、精準推送、即時提醒、在線申報、多級聯審、兌付反饋”的全流程閉環式管理,讓企業“不見面”“零跑腿”,充分享受政策紅利。
再如,為了留住人才,濱州建立“問候、問情、問需、問策”常態化工作機制,完善人才關心關注的子女入學、配偶安置、醫療保健等措施,建設萬套人才公寓,構建起全周期人才服務體系。
這樣的背景下,諸多成果不斷涌現——山東裕航設計生產的機械手臂軌道大梁填補了國內機械傳動設備輕量化的空白;中科復材研制的鋁基碳化硅材料用于“嫦娥五號”月壤鉆桿,有效破解了西方國家對我國技術“卡脖子”問題……一批新產品、新技術、新成果“破土而出”,不斷塑造著濱州的發展新優勢。
如今的濱州,世界高端鋁業基地核心區、國家重要的高端石化產業基地、山東省唯一超千億級紡織產業集群市、全國牛羊優勢產業區……一系列的戰略布局中形成了一批先進制造業集群,全國41個工業門類中,濱州市擁有38個,“濱州制造”優勢凸顯。
從“鋁水繞城”到“氫能興業”,從“紡織織夢”到“碳纖筑路”,年輕的濱州以孫子故里的千年智慧為底蘊,將25年的“青春銳氣”化為“并力聚焦”的準度,將“敢為人先”的闖勁化為“出奇制勝”的巧度,將“創新求變”的韌性化為“攻守兼備”的深度。這座黃河畔的25歲新城,正以兵法智慧續寫傳奇,在高質量發展的壯闊浪潮中,刻下愈發閃亮的中國制造業“濱州印記”。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