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8月8日訊 近日,青海省海北州第二人民醫院ICU迎來一項技術突破——山東省援青海省海北州醫療隊隊員、濱州醫學院附屬醫院腫瘤科護士長邢紹芝成功為一名血管通路極度困難的尿毒癥患者實施了首例超聲引導下頸內靜脈PICC置管術。這不僅為患者打通了至關重要的“生命通路”,更標志著海北州在危重患者血管通路建立技術上實現了“零”的突破。
高原患者遇難題 血管通路成瓶頸
海北州地處高原,許多長期接受血液透析的尿毒癥患者因反復穿刺、血管條件差等因素,常規的外周血管通路建立異常困難。此次接受手術的患者是一名有8年尿毒癥病史的患者,此次因嚴重電解質紊亂入住ICU,上肢血管和股靜脈經多次穿刺和抽血破壞嚴重,并且還帶有透析用的動靜脈瘺,嚴重缺乏靜脈通路途徑,面臨這樣的困境,生命健康受到嚴重威脅。
技術馳援破困局,頸內靜脈辟新徑
邢紹芝憑借其豐富的PICC置管經驗,精準判斷該患者需采用更高難度的頸內靜脈入路。她系統性地向海北州第二人民醫院護理團隊傳授了超聲引導下頸內靜脈PICC置管的理論知識、操作要點及風險防控策略。 在充分的評估和準備后,在超聲實時引導下,精準、順利地完成了導管置入。整個手術過程規范、安全。位置理想,血流通暢,患者生命線得以重建,為后續規律透析提供了堅實保障。
守護高原生命線,援青再續新篇章
此次頸內靜脈PICC技術的成功落地與應用,是山東省援青醫療隊深化幫扶、精準對接海北州需求的又一碩果。它有效提升了海北州第二人民醫院乃至整個海北地區在危重癥患者血管通路建立方面的救治能力,為高原尿毒癥等需長期靜脈治療的患者提供了更可靠、更先進的生命支持選項,生動詮釋了醫療援青從“輸血”到“造血”、從“解決當下”到“賦能長遠”的深刻內涵。一條條安全建立的血管通路,正成為守護高原群眾健康的堅實“生命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