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8月7日訊 8月7日,濱州市政府新聞辦組織召開濱州市推進北部沿海高質量發展主題新聞發布會,邀請濱州市發展改革委黨組副書記、副主任、市新舊動能辦常務副主任、新聞發言人陳新友,濱州市交通運輸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相雷,濱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黨組副書記、二級調研員、新聞發言人厲明,濱州市能源發展服務中心黨支部書記、主任劉春成,介紹濱州市推進北部沿海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的有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陳新友介紹,近年來,濱州市委、市政府深入貫徹落實國家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立足濱州實際,作出了“拓展向北向海空間,強力推動北部沿海開發”的重要部署。明確把沾化、無棣、北海作為整體來謀劃,統籌推進基礎設施、產業發展、科技創新和生態保護,全力打造濱州高質量發展的黃金板塊。今年上半年,濱州市政府制定了《濱州市推進北部沿海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5-2027年)》,明確了未來三年的發展目標和重點任務,確立了“五大行動”的實施路徑,到2027年,北部沿海地區生產總值突破850億元,力爭達到1000億元左右。
實施基礎設施提升行動,主要包括智慧港口功能提升、完善鐵路公路設施、推進民用運輸機場建設、補強現代水網設施、強化現代物流支撐五個方面內容,通過聚焦海河陸空“四港聯動”,加快構建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為北部沿海地區經濟發展提供堅實保障和強勁動能。
實施園區能級提升行動,主要包括建設鋁基材料產業基地、環渤海高端化工基地、海洋特色產業集聚區、清潔能源產業集聚區四個高能級產業平臺,推動園區平臺化、智慧化、數字化建設,打造具有全國競爭力的特色產業載體。
實施產業體系壯大行動,主要包括傳統產業提質增效,到2027年,高端鋁、精細化工產業集群營收分別達到1250億元、1000億元,冬棗產值突破65億元,漁業產量穩定在45萬噸以上;新興產業集聚壯大,到2027年,海水淡化能力突破40萬方/日,實現智能風機葉片600套、智能風機200臺、光伏支架1000萬千瓦、儲能電池500萬千瓦時的年生產能力,年修造船能力突破50萬噸,新能源裝機超過1000萬千瓦、年發電量突破150億千瓦時;未來產業超前布局,建設全省領先的氫能產業發展高地、低空經濟產業集聚區,實施AI賦能工程,培育壯大數字經濟。通過統籌推進傳統產業高端化、新興產業規模化、特色產業園區化、未來產業協同化,全面提升產業體系韌性和競爭力。
實施科創能力提升行動,主要包括支持創新平臺建設,到2027年,國家級、省級創新平臺力爭突破70家;推動核心技術攻堅,突破一批“卡脖子”難題;加強人才引育創新,提升產業技術層級和產品等級。通過加快人才鏈、教育鏈、產業鏈、創新鏈的深度融合,建強高水平創新主體,引育高層次創新人才,全力塑強科技創新動力引擎。
實施綠色低碳轉型行動,主要包括?加強生態保護與綠色轉型,到2027年,新增污水處理能力7萬噸/日,新增再生水利用能力3.6萬噸/日,培育市級以上綠色制造單位40家以上;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吃干榨凈”推進固廢資源化利用。通過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效,持續推動全域產業智能化、綠色化轉型。
推進北部沿海高質量發展,是濱州市委、市政府立足當前、著眼長遠作出的重大決策,對于優化全市產業布局、增強發展動能、提升開放水平、推進區域協調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作為牽頭部門,下一步,濱州市發展改革委將充分發揮好牽頭作用,加強統籌協調,會同相關部門和縣區,凝聚合力、狠抓落實,確保各項任務落地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