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8月8日訊 8月8日,濱州市政府新聞辦組織召開濱州市推進全省科技助殘先行先試地區建設工作新聞發布會,邀請濱州市殘聯黨組書記、理事長陳崇波,濱州市殘聯黨組成員、副理事長胡建,濱州市科技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顧清水,高新區黨工委委員、組織部部長戰英杰,共同介紹濱州市推進全省科技助殘先行先試地區建設工作的有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陳崇波介紹,科技是改變殘疾人生活、助力殘疾人事業全面發展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濱州市現有殘疾人26.59萬人,約占總人口的6.6%,其中有視力、聽力、言語、肢體、智力、精神及多重等持證殘疾人12.4萬人,是推進濱州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參與者、貢獻者。推進科技助殘工作,既是品質濱州和“心安城市”建設的必然要求,也是保障和改善民生、體現城市溫度的具體舉措,將有效幫助殘疾人更好地融入社會,享受與他人平等的權益。
2024年12月31日,中國殘聯等9部門聯合印發《關于推進科技助殘的指導意見》;2025年4月5日,省殘聯等11部門聯合印發《關于推進科技助殘的若干措施》;7月30日,濱州市政府辦公室印發《濱州市科技助殘三年行動方案(2025-2027年)》(以下簡稱《行動方案》),這對濱州市建設省級唯一科技助殘先行先試地區,加強助殘科技研發應用,助力殘疾人事業高質量發展有重要意義。
《行動方案》包括工作目標、重點任務、保障措施三大部分。
工作目標部分,明確“一個方案、一個園區、一個平臺”工作思路,分別對2025、2026、2027三個年度將要實現的目標進行了量化。2025年建設1個省級科技助殘示范產業園,搭建1個助殘科技公共服務平臺,2026年招引培育助殘科技型企業10家,2027年孵化科技助殘項目成果30個。
重點任務部分,包括加大助殘科技研發力度、匯聚助殘科技創新合力、加速助殘科技成果轉化、促進助殘科技應用推廣4個方面13條具體任務。第1個方面加大助殘科技研發力度,明確建設全省助殘科技需求征集工作重點聯系點;建設集合需求采集、企業入駐、專家入庫、成果發布等功能于一體的助殘科技公共服務平臺。第兩個方面匯聚助殘科技創新合力,明確支持高新區建設山東省(濱州)科技助殘示范產業園;推動符合條件的企業建設組織康復材料與器械山東省工程研究中心;組建以龍頭企業為牽引、上下游助殘企業、高校及科研院所為主體的科技助殘產業聯盟。第3個方面加速助殘科技成果轉化,明確支持助殘科技成果登記,實現信息匯交;依托濱州科技大市場,促進助殘科技成果供需對接、項目轉化落地;圍繞殘疾人出行等領域,加快助殘科技技術、新產品服務場景建設。第4個方面促進助殘科技應用推廣,明確積極爭取承辦黃河流域科技助殘技術和產品博覽會;推動符合條件的創新型產品和技術納入殘疾人基本康復服務目錄等政府采購范圍;整合殘疾人全生命周期數據資源,強化數據價值開發利用和挖掘延伸。
保障措施部分,明確濱州市殘聯發揮牽頭抓總作用,協調聯動相關部門將科技助殘工作納入各級各有關部門科技創新規劃、計劃,建立信息共享和協同聯動工作機制。完善財政金融和人才隊伍支持服務,拓展助殘科創企業融資渠道,加大財政資金對園區、平臺的支持力度,引導鼓勵社會資本同步投入;加快引育壯大助殘科技高層次人才隊伍,大力培養跨學科復合型人才,培育發展形成助殘領域新質生產力。
《行動方案》緊密結合濱州市實際,注重與國家、省級部署遞進承接,主要有三個特點。
融入大局,系統規劃實施。貫徹落實國家、省關于推進科技助殘工作總體要求和市委、市政府關于打好“三大戰役”、干好“三大行動”決策部署,按照“一個方案、一個園區、一個平臺”工作思路謀篇布局,以建設高標準“全省科技助殘先行先試地區”為目標,明確需求匯集、科創研發、成果轉化、場景應用的“全鏈條”工作模式,建設具有濱州特色的科技助殘高質量發展體系。
集中優勢,推動產業集聚。濱州市依托本地產業資源,充分發揮高新區醫養健康基礎優勢以及愉悅集團、欣悅健康、谷悅科技等龍頭企業產業優勢,集中資源建設科技助殘示范產業園,推動園區產業鏈集聚,助力多業態融合發展,培育更多新質生產力和新的增長點。
先行先試,突出示范引領。積極爭取省殘聯、省科技廳、齊魯工業大學(省科學院)等部門、高校對濱州市先行先試地區建設的推動支持,協助搭建全省助殘科技需求智能征集平臺,建設全省助殘技術攻關需求項目庫和助殘科技需求征集工作重點聯系點,示范帶動全省各地科技助殘工作落地見效。
下一步,濱州市將以建設“全省科技助殘先行先試地區”為契機,以《行動方案》為行動綱領,聚焦發展所需、群眾所盼,扎實做好科技助殘謀篇布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