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6月24日訊 6月24日,濱州市政府新聞辦組織召開防汛備汛新聞發布會,邀請濱州市城鄉水務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新聞發言人李棟,濱州市氣象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劉樹棣,濱州黃河河務局黨組成員,副局長、一級調研員許惠平,濱州市應急管理局防汛抗旱和防火管理科科長、一級主任科員戴青青,共同介紹2025年濱州市防汛備汛有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劉樹棣介紹,今年以來降水分布不均、階段性差異明顯。今年以來(1月1日—6月19日,下同),全市平均降水量155.6毫米,較常年同期(135.9毫米)偏多14.5%。各縣(市、區)降水量在91.5~222.8毫米之間(濱城最少、沾化最多),濱城、博興、鄒平較常年偏少,其他縣(區)較常年偏多。3月降水量較常年偏多247.3%,6月以來降水量(68.6毫米)較常年偏多82.9%,其余各月降水量均較常年偏少。氣溫整體偏高。今年以來,全市平均氣溫為11.7℃,較常年同期(10.3℃)偏高1.4℃。其中2月和5月與常年持平,其余月份均較常年偏高。日照時間總體較常年略偏多。
今年汛期(6—8月)氣候趨勢預測
預計今年汛期,濱州市氣候狀況總體一般到偏差,極端災害性天氣仍將呈現多發態勢,階段性旱澇災害風險較大。預計雨季于7月上旬開始,9月上旬結束,主汛期強降水、持續性高溫、強對流大風災害風險高;汛期(6~8月)全市平均降水量470~510毫米,較常年(394.1毫米)偏多2~3成;平均氣溫27.2~28.2℃,較常年(26.2℃)偏高。預計將有1~2個臺風直接或間接影響濱州市及鄰近海域,發生極端強降水的概率較大。
具體每月氣候預測如下:
6月:90~100毫米,較常年(80.2毫米)偏多1~2成。
7月:195~215毫米,較常年(163.8毫米)偏多2~3成。
8月:180~195毫米,較常年(150.1毫米)偏多2~3成。
氣象災害預警信號傳播要求
氣象災害預警信號是氣象主管機構所屬的氣象臺站為防御和減輕氣象災害向社會公眾發布的預警信息。及時準確的氣象災害預警信號可以提醒、提示政府部門和社會公眾提前做好防御準備,減少災害性天氣造成的生命財產損失。
近年來,全市氣象部門立足主責主業,在全力做好氣象預報預警服務同時,還持續強化氣象防災減災法治化建設,推動氣象災害預警信號傳播法治化、規范化,確保氣象災害預警信號在全社會及時、精準、快速、廣泛傳播。今年2月1日,《濱州市氣象災害預警信號傳播管理辦法》正式實施,對全市各級政府及部門、有關組織和個人在氣象災害預警信號傳播過程中的職責和義務進一步明確,切實增強氣象災害預警信號覆蓋面、傳播效率和直達能力。《辦法》中規定:傳播氣象災害預警信號應當使用氣象主管機構所屬的氣象臺站發布的適時氣象災害預警信號,標明發布臺站名稱和發布時間、氣象災害類型、氣象災害預警區域和預警級別。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傳播非氣象臺站發布的氣象災害預警信號,不得擅自更改氣象災害預警信號內容,不得傳播虛假、過時的氣象災害預警信號。鼓勵社會組織、機構和個人通過新媒體、社交軟件等多種渠道,以轉發的形式傳播氣象臺站發布的氣象災害預警信號。
同時,近期省委網信辦、省防災減災救災委員會辦公室和省氣象局聯合對新媒體公眾氣象信息發布與傳播進行了規范:要求媒體、單位、自媒體主播和氣象信息員應傳播當地氣象主管機構所屬的氣象臺提供的最新氣象預報和氣象災害預警信息,且保證內容完整性和時效性;標題制作不得夸大誤導,不得利用氣象災害炒作話題、制造恐慌;涉及人工智能(AI)生成的新媒體公眾氣象服務產品需注明“AI輔助生成”。對于可能造成公眾誤解或不利影響的,應及時刪除相關內容,并配合落實信息審核、辟謠等工作。
閃電新聞記者 陳帥 濱州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