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9月11日訊 近年來,濱州市濱城區市西街道堅持以高質量文化服務供給、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滿足群眾多元文化需求,通過舉辦一場場有人氣和煙火氣的基層文化活動,讓文化浸潤心田,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
陣地建設夯基礎,文化服務“有底氣”
市西街道以公共文化陣地建設,推動文化功能不斷升級,支撐群體公共服務建設。探索“公共文化+”延伸功能,面向不同文化需求群體打造全新公共文化服務新空間。
“線上+線下”,閱讀體驗更溫馨。2021年4月,市西街道在“精彩市西”公眾號推出“市西之聲”聽書欄目,涵蓋黨史、人文等內容,讓居民足不出戶就能讀黨史,促進居民參與線上學習互動。2022年11月,投資180余萬元建成的城市書房開放,配備公共智能閱覽區、成人閱讀區、電子閱讀區及兒童專屬區域,提供舒適閱讀環境與數字化體驗。書房自建成以來,成功舉辦“全民閱讀 書香市西”等系列閱讀活動50余場,覆蓋受眾達2萬人,不僅豐富居民文化生活,還有效推動全民閱讀氛圍的營造,成為市西街道文化建設的一大亮點。
為滿足居民日益增長的閱讀需求,市西街道升級圖書資源,構建由濱州市及濱城區圖書館市西分館與22個社區圖書閱覽室組成的閱讀網絡,藏書豐富,布局合理,形成15分鐘閱讀圈,便捷居民閱讀,有效促進學習型社會建設,滿足居民日益增長閱讀需求。
“室內+室外”,自娛自樂全覆蓋。市西街道統籌整合轄區資源,在22個社區內精心打造130余處多功能文化活動場所,如理論宣講室、美德講堂等,并興建18個文化小廣場,共建有138文化活動場所和室外文化健身活動廣場,均設施完備,成為市民文化活動的熱門地。這些舉措不僅促進“老中青少”全年齡段的文化參與,更讓居民在家門口即可享受豐富文化體驗,彰顯市西街道對公共文化服務的深度推進與全面覆蓋。
隊伍建設拓廣度,文化服務“有動力”
在新時代的文化浪潮中,為了進一步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增強社區凝聚力,大力宣傳并推動街道、社區及村級文化隊伍的建設與發展。
“專職+兼職”,文化惠民更專業。市西街道組建意識形態和宣傳思想隊伍,包含23名專職宣傳員、44名助理員及25名行政村(社區)聯絡員,以實際行動落實文化惠民。22個社區開展“在知愛建·市西有禮”活動,定期為居民提供義診、義剪等服務,并宣傳惠民政策及急救知識,將便捷服務送到家門口。
在街道文化隊伍層面,積極招募培訓志愿者,市西志愿者學院注冊人數超3000人。他們活躍于轄區,為居民提供“十送”服務,包括理論、政策、法律等,讓居民在家門口享受便捷服務,贏得了群眾廣泛好評。
“志愿+多元”,文化惠民有特色。22個社區積極建立包括舞蹈隊、合唱團、書畫社等在內的多元化文化隊伍30余個,讓居民在參與中感受藝術的魅力,增進鄰里之間的了解與友誼。通過舉辦培訓班、開展技藝展示等活動70余場,搭建展示平臺,讓每一位居民都能成為文化傳播者,共同營造和諧美好的社區氛圍。
在村級文化隊伍層面,深入挖掘和培育鄉村特色文化,成立具有地方特色的舞蹈隊、民間樂隊等10余個,讓這些隊伍成為傳承鄉土文化、講述鄉村故事的重要載體。特別是對于一些瀕臨失傳的技藝,更是加大了保護和傳承的力度,讓它們在新的時代煥發出新的生機。
內容豐富求創新,文化服務“聚人氣”
市西街道致力于在惠民文化活動的內容與形式上尋求新的突破,精心策劃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確保“月月有主題、周周有活動”。
聚焦黃河元素,地域文化凸顯魅力。市西街道利用地域優勢,成功舉辦“中國夢”文化活動和“黃河文化藝術季”。其中,“黃河文化藝術季”以南楊大集為載體,該集市深植黃河文化,成為重要展示平臺。藝術季呈現10余項黃河文化特色活動,包括展覽、民俗表演、手工藝展示等,展現黃河文化的多樣與獨特,促進傳統文化的活態傳承與創新。市西街道借此將黃河文化轉化為推動地方文化發展的動力,打造多條傳統文化展示鏈條,不僅增強文化軟實力,也提升街道的知名度,讓黃河文化煥發新活力。
聚焦傳統內涵,惠民文化遍地開花。街道大力推進文化“三下鄉”活動,實現送戲下鄉200%全覆蓋,截至目前,已累計送戲170余場次,惠及群眾4萬余人。結合文化藝術季,街道深入挖掘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組織“歡樂慶元宵 一起向未來”“喜迎二十大 同心慶七一”“紅印映初心 攜手話發展”迎中秋黨群聯歡晚會暨紅印市西黨建聯盟成立儀式等一系列精彩的演出和社區文化活動。
聚焦居民需求,主題文化彰顯活力。市西街道成功舉辦“食喜”電音燒烤潮集,招募36個青春市集攤位、38個其他自由攤位以及17個后備箱攤位,吸引7萬余人次觀眾。在彩虹湖畔,市西街道還舉辦以“舞韻市西·悅享健康”為主題的“星脈杯”廣場舞大賽,吸引了眾多市民的參與和觀賞。據統計,市西街道已開展傳統節日等主題文化活動160余場次,讓文化服務更“聚人氣”。
聚焦職工需求,打造學習型機關。市西街道依托“學習型機關”建設,常態化開展機關干部每日“讀書半小時”活動,定期舉辦專題講座、在線課程等,滿足干部多樣化的學習需求。此外,街道還組織開展“家.悅讀”系列活動18期,以及以“書香傳遞 浸潤心靈”為主題的捐書和讀書分享活動,進一步推動全民閱讀的普及。線上讀書沙龍活動“書香盈滿奮進路、閱讀相伴譜芳華”也吸引眾多市民的積極參與,形成線上線下相結合的閱讀新風尚。
傳統文化挖深度,文化服務“有靈魂”
市西街道在傳統文化挖掘上下功夫,聚力把當地傳統文化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創新性開展一系列文化體驗活動,為街道的文化旅游、文化創意產業等帶來新的發展機遇,實現傳統文化與現代發展的和諧共生。
利民社區“國學堂”以中國傳統文化為底蘊,特別邀請“五老”志愿者組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宣講團。不僅做好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素質教育工作,還引領學生自覺接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樹立健康向上的審美觀和正確的價值觀。
彩虹湖社區則通過“傳承非遺文化 創享彩虹人生”金石拓片手工文創活動和“七彩童年 扎染相伴”非遺文化傳承活動,讓青少年兒童在鍛煉動手能力和審美鑒賞力的同時,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社區還建設京劇票友會,票友們在這里相聚一堂,共同欣賞、學習和表演京劇,傳承著這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還有裕民社區的鼓子秧歌,其將傳統秧歌與現代元素相結合,讓居民在歡樂中感受到中華文化的深厚底蘊。這種寓教于樂的方式不僅豐富居民的文化生活,還增強他們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
市西街道各社區在挖掘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方面做出積極努力,通過一系列富有創意和實效的活動,讓傳統文化在現代社會中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讓文化服務切實富有“靈魂”。